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 | |
---|---|
![]() 裝有M134六管機槍的版本 |
|
類型 | 運動型多用途車 |
原產國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85年1月2日至今 |
用戶 | ![]() |
參與戰役 | 伊拉克戰爭、海灣戰爭 等諸多美軍戰役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美國汽車(AMC) |
研發日期 | 1980年7月 |
生產商 | 美國汽車(AMC) |
生產日期 | 1985年1月2日 |
製造數量 | 13萬5千輛以上 |
衍生型 | 極多約30種以上 |
基本規格 | |
總重 | 2340公斤(未加武器) |
全長 | 15 ft(4.6 m) |
寬度 | 7 ft(2.1 m) |
全高 | 6 ft(1.8 m) |
操作人數 | 2車員+4步兵 |
|
|
裝甲厚度、類型 | 可外掛防彈鋼板 |
主要武器 | 7.62mm機槍 |
次要武器 | 其他各種武器、榴彈發射器 |
發動機 | 8Cyl.6500cc柴油引擎 |
輸出功率 | 150 hp |
懸掛系統 | 4輪獨立懸吊 |
最大行程 | 443km |
最大速度 | 125km/h 越野 90 km/h 渡河 30 km/h |
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輛(英語: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縮寫HMMWV或Humvee),又稱悍馬,是由AM General為美國軍方生產的全輪驅動車輛。1991年,歷經波斯灣戰爭一役,其優異的機動性、越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與各式武器承載上的安裝適應能力,間接促使該款汽車聲名大噪。部份軍事迷更將其冠上「越野之王」的美譽。
目錄 |
車輛歷史
-
主條目:美國汽車
1971年4月,「美國汽車」(AMC)旗下部門成立「AM General」(AM General Corporation)。
1979年,「美國汽車」(AMC)配合美國陸軍軍隊在軍事戰略上的需求,促使「AM General」研發美國陸軍軍隊的專用車輛「HMMWV」替代舊式車輛(軍用:Ford M151、M151A2;民用:Dodge M886、Kaiser Jeep M715、Gamma Goat M561)。
1980年7月,原型車輛「HMMWV XM966」在美國內華達州的沙漠地區內,歷經各類嚴苛的測試後,頗獲美國陸軍極高的評價。
1981年6月,原型車輛「HMMWV XM966」遞交給「美國陸軍器材司令部」(U.S. Army Materiel Command;AMC)作為測試用途。
1983年3月22日,「AM General」與「美國陸軍裝甲及武器指揮部」(Army Tank-Automotive & Armaments Command;TACOM)簽定高達120億美金,製造數量為55,000輛的生產合約。
1985年1月2日起,首批「HMMWV」開始生產製造。往後,「HMMWV」陸續交付美國陸軍軍隊使用,美軍並起暱稱為「Humvee」。
1989年,「AM General」再接獲33,331輛的生產合約。1989年12月,美國為維護在巴拿馬運河區的利益,對巴拿馬發動「入侵巴拿馬」(United States invasion of Panama)攻擊時,初次使用「HMMWV」參戰。往後,「HMMWV」更衍生出15種以上,功能皆不盡相同車型,將原本過去不同品牌、不同底盤的車輛和不同用途的車輛予以取代,全部統一歸納到「HMMWV」的底盤基礎上。此一舉動,不但使保養維修更方便而且大大提高車輛的越野性能。
1990年8月2月-1991年2月28日,適逢「波斯灣戰爭」(Persian Gulf War)期間,在世界各國不斷報導戰爭的情勢下,間接讓「HMMWV」在各國新聞裏,大量的曝光於世人面前。加上,其優異的機動性、越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與各式武器承載上的安裝適應能力,促使聲名大噪。
歷代車輛
美國
因為美軍在國際和軍事地位上,皆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而「HMMWV」皆要配合軍事方面不同的功能需求與環境需要,滿足軍隊所指派的任務及性質。因此,促使「HMMWV」產生各類不同的型號與功能,大致上可分為「一般類型」與「特殊類型」兩大類別。簡略如下所示:
美國(約30000架)
主要類型
|
|
加重類型
|
|
其他國家
也許「HMMWV」並非是最好的軍事車輛,但仍被美國軍隊以外的許多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軍隊使用。依據「國際奧委會國家編碼」英文字母排列:
在戰場上的使用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Persian Gulf War)過後,美國「五角大廈」(The Pentagon)曾公佈一份標題為〈波斯灣戰爭的勝利〉的報告裏,本報告內容結尾對「HMMWV」讚譽有加,並評價:『HMMWV滿足了一切要求,或者說超越我們的要求,顯示出極佳的越野能力與機動能力,其可運用性超過陸軍的基本標準,達到90%的優異標準。HMMWV具有很高效率的載重能力,對美軍來說也是絕對的保證』。
摩加迪休之戰
1993年10月3日-4日間,美國軍方為逮捕敵方統帥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策劃發起艾琳行動。這場被媒體稱為摩加迪休之戰的行動中,美軍成功逮捕目標人物,達成預定任務。但是,任務過程中兩架美軍UH-60黑鷹直昇機在混亂中遭到敵方使用RPG-7火箭推進榴彈擊落,美軍地面部隊的悍馬車隊雖然裝有.50 BMG的M2重機槍,但因機槍射擊位置沒有安裝防彈鋼盾,射手上半身完全暴露在敵方火力殺傷範圍之內,因而導致數名機槍手在悍馬車隊穿越槍林彈雨的摩加迪休街道時遭到索馬里民兵射殺。
伊拉克戰爭
2003年3月20日,美國與英國為主的聯合部隊向伊拉克開戰,引發「伊拉克戰爭」(Iraq War)。雖然,已於2006年12月30日將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處予死刑,本以為戰事就此平熄。但是,伊拉克境內的反抗勢力依舊存在著,採用自製路邊炸彈(IED)或自殺式炸彈襲擊聯合部隊的情況層出不窮。至今,美軍仍不時因大威力炸彈襲擊而造成重大傷亡[1][2]。使得「HMMWV」在新的時代的戰鬥環境下,對作戰人員人身安全的防護性是否仍然足夠,引起了各界廣泛的討論[3][4]。
文藝相關

書籍
- 《黑鷹計劃:現代戰爭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1999年3月,Mark Bowden,Atlantic Monthly Press,Berkeley,California (USA),ISBN 0-87113-738-0
電影
電視劇
- 《殺戮一代》(Generation Kill)
電玩
- 《突擊隊:血戰摩加迪休》(Army Ranger Mogadishu)
- 《三角洲部隊:黑鷹計劃》(Delta Force: Black Hawk Down Team Sabre)
- 《戰地風雲2》(Battlefield 2)
-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2》(Call of Duty:Modern Warfare 2)
- 《戰地風雲:惡名昭彰2》(Battlefield: Bad Company 2)
相關條目
- 高機動車
- 悍馬汽車(HUMMER)
- 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GM)
- 美國汽車(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AMC)
- 波斯灣戰爭(Persian Gulf War)
- 伊拉克戰爭(Iraq War)
備註
- ^ 美伊/美軍一天兩度遭攻擊 2死8傷,《東森新聞報》
- ^ 伊拉克發生十起自殺炸彈攻擊 二十二人喪生,《大紀元時報》
- ^ 「悍馬」戰車將被美軍「換馬」?,《新浪網》
- ^ 紐約時報 美軍缺少關乎生死的防護裝甲,《環島新聞網》